矿产资源经济评价阶段的概念
1、矿产资源经济评价的四个阶段分别是:初步研究阶段、概略研究阶段、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和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研究阶段,其主要任务是对矿产资源工业开发的经济性和风险性进行初步评价。概略研究阶段,其主要任务是对矿产资源的内生经济性即资源禀赋的获利能力及外部经济性进行定性分析和研究。
2、矿产资源技术经济评价是在矿床地质评价的基础上,根据矿床的技术条件和经济条件,对探明矿产储量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进行工业开发的经济效益所做的预估。这一概念反映了矿产资源技术经济评价的实质,可概括为以下几层含义。(a)矿产资源技术经济评价的对象是矿床的探明储量。
3、矿产资源的国民经济评价是从国家的角度出发,分析矿床勘探及其开发对实现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贡献。它是从国家、社会的角度,采用合理的价格与社会参数(如社会折现率、影子汇率、影子工资及部分货物的影子价格)来计算、分析和评价矿床工业开发的预期国民经济效益。
4、矿产资源内生经济评价是指资源自然赋存状态,即质量、数量、空间形态和资源所处的地下地质环境,对价格和开采成本的影响。以煤炭资源为例:动力用煤的价格低于炼焦用煤的价格;在动力用煤中,灰分高的价格低,反之价格高;含硫高的价格低,反之价格高。煤质、煤类是决定煤炭市场价格的基础。
5、社会影响评估:评估矿山开发对周边社区和居民的影响,并制定社会管理计划。这涉及对就业机会、社会福利、土地利用等方面的评估。矿产资源规划评估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结合地质学、工程学、经济学、环境科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综合分析与评价
主要矿产资源储量分析 在评价的20种矿产中,有8种矿产的储量占全省储量的100%,成为本地区特有的优势矿产;有3种矿产的储量占全省储量的80%以上,成为本地区的重要优势矿产;另有3种矿产的储量占全省储量的30%以上,成为本地区的重要矿产;占全省储量8%以上的尚有煤炭1种。
矿产资源潜在价值是对某种探明的可利用资源按其初级产品价格折算的价值,该指标不扣除矿产资源的采选损失及勘查、开采的要素成本,用以宏观上反映一个特定区域的矿产资源实力。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半个多世纪以来,湖南省矿业得到蓬勃发展,形成支撑省内国民经济发展、有地区特色和优势的完整矿业经济体系,对其他产业和经济建设发挥了推动作用。 截至2012年底,全省已开发利用矿产91种,矿山从业人数30.42万人,年产矿量69亿t,矿山企业工业总产值3398亿元,矿产资源开发利润总额40.3亿元。
以全市区域综合开发布局为基础,结合综合地域分区、农业区划和土地适宜性评价等,通过综合分析,突出主导因素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把条件近似相同的乡镇划在同一地域内,全市共划分为3个地域。
资源概况和开发利用现状 驻马店是一个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西部山区能源、金属、非金属矿产种类齐全,特别是非金属矿,种类繁多,分布广、储量大、易开采;东部平原主要有砖瓦粘土、河砂等矿产资源。目前全市已发现矿产53 种,已探明储量20多种。
⑥资源枯竭,矿井衰老,产量下降等,使吨煤分摊的矿区环境价值更高。⑦人们的环境意识不断加强,矿区环境价值中的存在价值更为突出等。 永城矿区煤炭开发环境价值要素选择及综合评价 根据《煤炭资源价值与矿区可持续发展》(刘金平、樊华民著,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的研究成果。
矿产资源远景评价及预测
当然,矿产资源的远景评价和预测,是一个变数较大、带有一定推断性的量值,它会随着对矿床勘探和认识程度的提高、各种地质资料的不断丰富,以及评价技术和方法的进步而变化,从而使预测工作能越来越接近于客观实际。
矿产资源的评价和预测工作的步骤依次为:预测区的选定、确定有利成矿远景地段、远景区的资源量的估算、矿床开发的经济技术评价、矿产资源利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价等(赵鹏大等,1993)。(1)矿产资源总量估算和潜力评价是在现代地质理论指导下,直接或间接使用矿床的成因-地质模型而开展工作的。
在确定成矿远景区时,除了要考虑成矿的地质前提外,远景区内还应有含矿性标志存在。凡能直接、间接证明被评价地区地下存在着矿产的任何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或其他因素,都可算作含矿性标志。
Ⅱ类:成矿地质条件好,地表有良好矿化显示,地、物、化成矿信息明显,资源潜力较大,有发现新矿床(体)和可安排预查评价工作; Ⅲ类:具一定成矿地质背景,有地、物、化成矿信息反映或地表有矿化异常存在,推测有一定资源潜力,尚须进一步开展矿产检查工作。
什么是矿产资源规划评估?
矿产资源规划评估是指对矿产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和规划的过程。它涉及对矿产资源的数量、质量、可采性、开采技术、经济性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并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和管理措施。
《矿产资源规划实施评估》是关于矿产资源规划与管理的重要论述,全面展示了矿产资源规划编制的最新进展,概述了矿产资源规划实施的整体状况。文章指出,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包括规划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不足、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平衡难题、以及规划执行的监督与管理机制的完善等方面。
矿产资源规划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以资源的合理积累、储备、消耗及保护生态环境为主要内容,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用于指导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保护以及制定具体矿产资源政策的综合性规划。矿产资源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
在矿产资源规划编制阶段,为协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关系,对矿产资源规划方案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的过程。
矿产资源规划是国家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矿产资源专项规划,总体规划是矿产资源规划体系的核心,专项规划是矿产资源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包括国家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省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设区的市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县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矿产资源规划,是指根据矿产资源禀赋条件、勘查开发利用现状和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对地质勘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等作出的总量、结构、布局和时序安排。
矿产资源开发的国民经济评价
矿产资源的国民经济评价是从国家的角度出发,分析矿床勘探及其开发对实现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贡献。它是从国家、社会的角度,采用合理的价格与社会参数(如社会折现率、影子汇率、影子工资及部分货物的影子价格)来计算、分析和评价矿床工业开发的预期国民经济效益。
在一定需求条件下,矿产技术经济评价是从供给的角度来满足需求程度,一般可用矿产资源保证程度与矿产资源利用程度两项指标来反映资源效益。
a)财务评价(又称微观经济评价):是根据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和现行价格,分析测算矿床开发的效益和费用,考察其获利能力、借款清偿能力等财务状况,以判别其在财务上的可行性。
①评价角度不同。财务评价是从财务角度出发,考察矿床开发的财务盈利能力;国民经济评价是从国家和全社会的角度出发,考察矿床开发的经济合理性 ②费用与效益的含义和范围划分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