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
1、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是一项旨在落实国务院地质工作决定的重要国情调查,其目标是通过系统整合地质调查和勘查成果,掌握矿产资源现状,科学评估未查明资源潜力,建立准确的数据库,为矿产勘查提供依据。
2、为全面掌握、科学评估中国矿产资源潜力,加强矿产资源管理基础建设,国土资源部于 2006 年起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
3、这是一部深入研究中国西部重要成矿区带矿产资源潜力的专著,主要针对阿尔泰、东天山、秦岭、三江和西藏冈底斯等区域展开评估。
矿床模型研究历史概述
到 70 年代末,矿产勘查发现了大量矿床,促进了现代矿床学框架的基本确立,同时也为矿床模型的研究和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矿床模型研究和应用的发展时期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在大量资料积累的基础上,矿床模型研究的规范化和系统化成为这个时期矿床模型研究的重要特征,并呈现出以下特点。
成矿模式研究随着矿床的不断发现和成矿理论的进展而兴起。施俊法等(2010)将矿床模型研究的历史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初创和奠定基础的时期、发展和应用的时期、以及新的发展时期的应用。以下是对矿床模型研究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的概述。
在我国,矿床模型研究起步较早。20世纪30年代,老一辈地质学家对矿床分类和代表性矿床的特征进行过描述,如:谢家荣等在1935年编写的《扬子江下游铁矿志》中就描述了一些典型矿床,这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铁矿床描述性模型。
总之,一些高硫化型矿床具有明确的流体混合的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证据。尽管对很多矿床,还一直不太清楚这个过程是否影响:①通过夹带配位体和/或来自岩浆卤水或气体的金属来提高金的溶解度;②矿石沉淀;③脉石沉淀;④岩石溶解;⑤前面4种情况的结合。
成矿模型是在研究矿床成矿背景的基础上,提炼和总结对成矿作用起主要控制作用的要素,通过物质来源、成矿温度、成矿时代和成矿作用方式的综合,建立形成该矿床的物质-时-空立体模型。它的意义在于把成矿作用理论化、模式化,以便用该模型来指导进一步找矿。
矿床模型是对矿床所处三维地质环境的描述,其实质上是成矿地质环境相似度类比法。地质学中的方法论 “将今论古”和 “以古论今知未来”也是这个道理。 现在的已知的地质理论如槽台理论、板块理论、地幔柱 ( 热点) 理论等,世界各地都运用类比法取得了很好的找矿效果。
地球化学剖面图柱状图
1、地球化学剖面图柱状图是一种用于表示沿钻孔刨面柱的元素或地球化学指标量值变化情况的图表。在地层柱状图的一侧,于相应层位或采样点位处,标示出元素或地球化学指标量值,以直观地展示其分布和变化趋势。这类图表是地质学、地球化学等领域中进行深入分析和资源预测的重要工具。
2、层底深度:是指某一岩性分层距地表的深度,从自然地面向下计算,该层的下表面深度。层底高程:是指层底深度处所对应的海拔高程,高程和深度是有区别的,相对深度开孔是0米,但是开孔的高程不一定是0米,开孔的高程加层底深度就是层底标高。
3、在地层柱状图的一侧于相应层位或采样点位处,标示出元素或地球化学指标量值的图件,用以表示沿钻孔刨面柱的元素或地球化学指标量值的变化情况。基于二维地球化学数据、计算机技术和MAPGIS技术实现的多元空间分析。
4、图3-1 纯西地区纯102井辉长岩发育段综合柱状图 表3-1 纯西地区纯102井辉长岩下伏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结果 通过对阳信洼陷研究,进一步证实了侵入岩对源岩热演化的影响。该洼陷可分为阳信次洼和温家次洼,其中前者火成岩发育,而后者不发育,并导致二者生烃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