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促进湖北东部矿产资源开发(湖北东部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4-07-18

湖北省区域地质与矿产概况

全省地势呈三面高起、中间低平、向南敞开、北有缺口的不完整盆地区域。矿产 省境沉积地层完备,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并有经区域变质而大面积分布的变质岩系,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

湖北位于秦岭褶皱系与扬子准地台的接触带上。荆山、大洪山以北主要属秦岭褶皱系的武当—淮阳隆起带,省境北部武当山、桐柏山、大洪山和大别山形成的地质基础,其西北部与渝陕二省交界处主要属大巴山褶皱带,构成了鄂西北的大巴山和荆山,这两个构造单元都属于古生代构造带。

省境沉积地层完备,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并有经区域变质而大面积分布的变质岩系,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矿产矿产131种,其中磷、红金石、硅灰石、石榴石、泥灰岩居全国首位;铁、铜、石膏、岩盐、重晶石、萤石、石墨、金、汞、锰、钒、镍等储量亦很丰富。

区域地质 (1)地层 武当-神农架地区跨两个一级地层区,青峰断裂以北为昆仑秦岭区,以南为扬子区。已知绝大部分具工业价值的铅锌矿产均分布于扬子区内。其中震旦系—寒武系下统为区内主要铅锌赋矿层位,各岩组地层层序、岩相标志、成矿元素地球化学背景及岩性描述。

湖北省地处长江中游洞庭湖之北,总面积159万平方千米,截至2005年年底,全省总人口6 031万人(常住人口5 710万人)。 湖北省在地貌上中部为平原,南东、南西及北三面环山,呈向南敞开的马蹄形盆地,省内土地类型多样,总体构成“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土地利用结构。

竹山文峪河重晶石-毒重石矿是湖北地质矿产局第五地质大队1985年发现的中、小型重晶石-毒重石矿。矿区位于湖北省竹山县文峪乡,距竹山县城90km。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武当古陆西南缘,南以北大巴山断裂为界与扬子准地台相毗邻。区域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与志留系。

中国湖北发现重要宝藏,储量高达世界第二,当地的磷矿资源有哪些?

1、在我国湖北省,一项惊人的发现震惊了世界:一座储量高达6亿吨的巨型磷矿被发掘出来。这一宝藏的发现,不仅令国内欢呼,也让国际社会对中国磷矿资源的丰富程度感到羡慕。 湖北省此次发现的巨型磷矿,被誉为继稀土、萤石之后的又一战略性资源。

2、除了这一次在湖北发现的巨大磷矿之外,湖北本身就是一个矿产资源非常丰富的地方,早在2017年的时候磷矿资源就已经发现了约为74亿吨左右。据相关的数据显示,湖北省的磷矿资源约占全国磷矿资源的比重大约是30%左右。

3、石膏矿 湖北的石膏矿资源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石膏是生产水泥、造纸、建筑材料等行业的原料,其市场需求量大,因此湖北的石膏矿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铜矿 湖北的铜矿资源储量丰富,为冶金工业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铜矿是制造电线、电缆、电器等电气产品的关键原料,对于现代工业的发展十分重要。

4、中国的磷矿资源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岩浆岩型磷灰石,沉积岩型磷块岩,以及沉积变质岩型磷灰岩。其中,岩浆岩型磷灰石虽然储量占比仅为7%,主要分布在北方,但因其磷品位低,一般在10%以下,甚至有2~3%的极低品位,但因其结晶粗大、嵌布粒度粗,易于选矿,工艺简单,选矿指标较高。

5、各省拥有磷矿资源储量按P2O5量排列,云南省磷矿列全国第一,矿石量40.2亿吨, P2O5量94亿吨,平均品位22%。湖北位居第二,矿石量30.4亿吨, P2O5量8亿吨,平均品位234%。贵州列第三,矿石量约28亿吨, P2O5量2亿吨,平均品位23%。

6、磷矿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一些特定地区。磷矿是一种重要的矿产资源,对于许多工业领域都有重要作用。在中国,磷矿资源丰富,分布广泛。 中国磷矿的主要产区:中国的磷矿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湖北、贵州等省份。这些地区的地质条件有利于磷矿的形成和积累。

湖北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矿产资源储量管理,维护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权,保护与合理利用矿产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有关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矿产资源储量评审的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加强矿产储量管理,合理开发利用矿产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矿产储量,是指已经查明的符合现阶段开采技术和经济条件的矿产资源量。矿产资源属国家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侵占或破坏。

省、市、州、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规定的职责协助同级地质矿产管理部门进行矿产资源开采的监督管理工作。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矿产资源的保护工作,维护和巩固本行政区域内的矿业秩序,保障矿区的生产、工作秩序不受影响和破坏。

湖北省咸宁市温泉地热田地热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

随着地热资源作为绿色能源被广泛利用以及日益受到重视,21世纪初期陆续开展了湖北省咸宁市温泉地热田地热资源详查、湖北省赤壁市五洪山温泉资源评价、湖北省赤壁市五洪山地热田地热资源储量普查、湖北省崇阳县浪口地热田地热资源详查以及嘉鱼县蛇屋山地热资源勘探等工作。

中国地热资源的利用现状在第7章详细阐述,包括发展历程、发电和直接利用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和需求预测。第8章探讨了地热开发的效应,包括主要和次要影响,以及资源保护措施如地热回灌和地热热泵在可持续利用中的重要性。

总体而言,咸宁温泉水质清澈、无色、无沉淀物,感官好。水质类型以硫酸钙、重碳酸钙和重碳酸钠型为主,各地热田地热流体中的矿物组分含量各异,但作为医疗热矿水,其种类较多,极具医疗保健价值。咸宁温泉水位动态变化总体特征为夏季升高,冬季降低。

孝昌经济开发区丰富的资源优势

1、孝昌经济开发区拥有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包括镁矿、大理石、水泥石、陶土、绢云母石英片岩等,这些资源的开发前景广阔,显示出巨大的经济潜力。在农业方面,孝昌作为农业大县,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

2、孝昌有着丰富的镁矿、大理石、水泥石、陶土、绢云母石英片岩等矿产资源,开发潜力巨大。作为一个农业大县,孝昌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以鹿血酒、太子米、早蜜桃、玉皇李、凤凰山龙井、小悟中药材为代表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方兴未艾。

3、孝昌经济开发区的城南工业园已具备了完善的配套设施,占地面积约4平方公里。这里的七通一平工程已基本完成,包括供水、排水、供电、有线电视、通讯和宽带等,形成了清晰的园区三纵三横道路网络,为工业项目的入驻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基础环境。

4、孝昌经济开发区依托于武汉这一省会城市的强力辐射,位于武汉众多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的环绕之中,形成了独特的科教资源优势。这些高校与园区内的企业如万享通讯、烨和电子、华中农业大学、太子米集团、同济医科大学和中国武汉食品研究所等,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5、依托武汉光谷和高校的科研力量,孝昌开发区瞄准机械电子和信息通讯产业,吸引了烨和电子、万享通讯等创新型企业。这些企业利用光谷的技术和高校的人才资源,推动着区域科技发展。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农业资源是孝昌经济开发区的另一大优势,这里致力于建材化工、生物医药和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的发展。

宜昌矿产资源

1、宜昌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现宜昌境内探明的矿物有53种,占全国已知矿的1/3,占湖北省的45%。主要矿产有磷、铁、煤、锰、铬、铅、汞、金、银、铜、锌、硅、石膏、石墨、石英砂、重晶石、石灰石、大理石等。各种矿产地1044处,其中,工业矿床462处,大型矿床14处。

2、宜昌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现宜昌境内探明的矿物有53种,占全国已知矿的1/3,占湖北省的45%。主要矿产有磷、铁、煤、锰、铬、铅、汞、金、银、铜、锌、硅、石膏、石墨、石英砂、重晶石、石灰石、大理石等。

3、宜昌资源 水能资源蕴藏丰富 宜昌境内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这是宜昌市经济的最大优势之一。长江流经市域237公里,清江流经市域153公里。此外,三峡水力枢纽工程还有10公里以上的河流99条。宜昌市内河流总长3793公里,河流密度计每平方公里0.18公里。水能蕴藏量达3000万千瓦以上,可开发利用量达2500万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