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需求
开展全球层次的成矿规律研究与找矿远景区筛选、重要资源型国家重点地区矿产潜力调查评价、境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投资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等工作。
地质工作周期长,找矿风险高,难度大,必须提前部署,突出重点,依靠科技,加大调查评价力度,加强能源矿产、重要固体矿产等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实现新的突破,形成一批新的资源勘查基地,提高矿产资源基础保障能力,缓解资源愈来愈尖锐的供需矛盾。
矿床成因类型虽有差别,但矿质组分均与龙泉群及八都岩群原始矿质富集有关,属于同一个成矿谱系。 在该区开展战略性调查评价,需将变质基底的岩系划分对比、变质变形、成矿作用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着重从基础地质入手,深化区域成矿规律认识,在典型矿床的借鉴下,统筹规划找矿部署,推动深部找矿。
通过近年来的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以及在河南省的主要成矿区带内发现,重要支柱性矿产资源还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矿产资源战略性调查评价
即Ⅳ10和Ⅳ23两个Ⅳ级成矿区金、银、铜、铅、锌矿产资源战略性调查评价,面积约3000km2。 评价区位于江山-绍兴拼合带的东段,横跨断裂的两侧。拼合带西侧发育平水组和双溪坞群以及晋宁期幔源石英闪长岩。
进口大量矿产资源耗费了我国大量的外汇,导致我国矿产品外贸逆差大幅度攀升。铁矿、锰矿、铝土矿、铜矿、铅锌、镍等大宗矿产资源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必须十分重视的战略资源,提高我国大宗紧缺矿产资源的可供性已经成为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三联式”成矿预测更强调地质基础的重要性,并以识别、揭示和提取新型、隐式和深层次的成矿地质信息——各种类型和尺度的致矿地质异常为重点。“三联式”定量成矿预测强调对新类型矿产资源的预测和评价,将矿床放到预测地区的地质成矿时空及成因演化系统中去考察,通过揭示地区成矿多样性和建立矿床谱系来预测矿床。
在一定地区内开展的针对个别矿种或矿床类型地质找矿工作的专门性矿产普查、对区域地质调查中发现的矿点或群众报矿矿点进行工业远景评价工作的矿点检查、以找矿为目的的物探和化探工作及其异常查证、以找矿为目的的遥感图像解译分析和检查。
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完成省级煤炭、铁、铝等25个矿种的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图7-1)。建立了300多个典型矿床的描述性模式、成因模式和勘查模型,划分出94个Ⅲ级成矿区带、488个主要矿产预测类型。
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评价有关问题的初步思考
初步测算,近年来我国出口电子机械日用电器等加工产品所消耗的有色金属矿产原料,大约占我国全部有色金属资源消耗的1/4左右。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方面国内矿产资源产量和国内消耗的持续增长,另一方面进口资源和出口资源产品“两头在外”的局面——“世界工业产品的加工厂”的基本格局,且估计在未来10~20年内难以改变。
目前,尽管我国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和勘查工作从总体上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与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一些主要矿产资源约束并未因此而缓解,有些还越来越突出。
鉴于我国矿产勘查的现实情况,原国有地勘单位和国有矿山企业构成我国矿产勘查市场的两个重要主体。目前的国有地勘单位事业型地勘体制基本框架仍未改变,矿产勘查也没有作为产业来运作。地勘单位在承担地质大调查等公益性地质工作的同时,也承担了大量商业性的地质工作。
它避开矿床成因的复合性、过渡性和关联性等复杂理论问题,直接地收集和判断成矿标志,也显示了这种战略的成效。 近年来,这两种勘查战略都取得了重大成就,既形成了各自的研究方向,又具有趋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