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羌塘保护区的矿产资源开发(羌塘自然保护区)

发布时间:2024-06-12

矿产开发条件

区域地质和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在玻利维亚西部,集中有中安第斯一些最重要的金属成矿区。安第斯高原已经成为一个以银为代表的矿产资源富集区。区内广泛发育多期侵入岩、火山岩,岩浆活动十分强烈,断裂构造、褶皱构造等聚矿构造样式繁多,且成矿物质来源丰富,找矿前景非常广阔。

矿山开发所需资金高达57000万美元。已探明储量1170万盎司。在预期的19年的项目生命期内,其产量可望达到40万盎司/年。矿山的建设将创造2500个直接就业机会和4000个间接就业机会,同时矿山的经营管理还将提供1000个工作职位。但是,1999年7月Placer Dome公司宣布,由于金价过低,该矿山的开发暂时中止。

总之,矿床主要矿体位于侵蚀基准面以上,地形排泄条件良好,矿床属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床。

带孩子去西藏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玩,应该如何做攻略?

早上:从那曲出发,前往双湖县,这里是羌塘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下午:抵达双湖县后,可以在当地进行短途的野生动物观察活动,如藏羚羊、野牦牛等。晚上:在双湖县住宿,为次日深入保护区做准备。第5-6天:深入羌塘探索 这两天将深入羌塘无人区,进行野生动物观察和摄影。

尊重当地文化和生态:羌塘自然保护区是藏族牧民的家园,游客在参观过程中要尊重当地的文化和生态,不要破坏环境,不要惊扰野生动物。 携带必备物品:前往羌塘自然保护区,游客需要携带一些必备物品,如防晒霜、墨镜、防寒衣物、帐篷、睡袋等。此外,还要准备一些常用药品,以防不测。

高原反应:由于海拔较高,游客可能会经历高原反应。建议提前服用红景天等药物以减轻高原反应的症状,并在抵达后适当休息适应。旅行保险:购买适合高原旅行的保险,以防不测。交通方式:自驾或包车:由于羌塘国家公园地广人稀,公共交通并不发达,自驾或包车是比较灵活的方式。

再次,游客应选择合适的参观时间和路线。羌塘自然保护区的气候较为恶劣,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因此,游客应选择在气候适宜的季节参观,如春季和秋季。在路线选择上,游客可以选择从拉萨出发,经过那曲市或阿里地区进入保护区。沿途可以欣赏到壮丽的雪山、草原和湖泊等自然景观。

西藏羌塘自然保护区的参观指南是什么?

1、早上:离开纳木错,驱车前往那曲地区。下午:抵达那曲后,可以参观当地的藏传佛教寺庙,感受藏文化的魅力。晚上:在那曲住宿,继续适应高原环境。第4天:那曲至双湖县 早上:从那曲出发,前往双湖县,这里是羌塘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

2、健康检查:由于羌塘草原海拔较高,建议出发前进行身体检查,确保没有高原反应的风险。装备准备:带上防风防寒衣物、防晒霜、墨镜、帽子等防护用品,以及必要的户外装备,如帐篷、睡袋、炉具等。食物和水:准备充足的高能量食物和饮用水,或者考虑携带净水器。

3、西藏羌塘自然保护区的参观指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游客需要了解羌塘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情况。羌塘自然保护区位于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和阿里地区,是中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也是世界屋脊上最大的自然保护区。这里地广人稀,生态环境独特,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是野生动物的天堂。

羌塘盆地地质研究简史

1、日土幅[RG4]地质调查任务,原地质矿产部和石油工业部等单位在羌塘盆地更大范围内开展了1∶20万地质填图[RG57]及1∶50万航磁测量[RG8]、14幅1∶100万航空磁测图编制工作,并进行了更广泛的地质、矿产、地球物理、水文、工程地质勘查专题研究。

2、索县-左贡小区仅发育上三叠统,东达村组为一套粗碎屑岩、砂岩夹结晶灰岩,角度不整合于酉西岩组之上;“甲丕拉组”、“波里拉组”和“巴贡组”的岩石组合面貌、古生物化石特征与北羌塘-昌都-兰坪地层分区昌都小区对应组的特征基本一致,大致可以对比,且两个地层分区相邻,本书暂不另起新的组名。

3、本次研究工作取得的主要进展和地质成果有:1)运用时空转换的观点重新厘定了羌塘盆地东部中新生代不同构造-地层(分)区的地层系统。

4、盆地较周边造山带应变弱:拉竹龙—金沙江缝合带应变程度γ平均为93;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和拉萨地块仅一个测点,应变程度γ分别为2和29;可可西里—巴颜喀拉地块应变程度γ平均为75;羌塘盆地应变程度γ平均28。

5、这对加强我国油气地质理论研究,丰富陆相石油地质理论,完善海相油气地质理论和认识,建立健全非常规油气地质理论,进一步开展油气资源战略调查研究,指导今后油气勘探开发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开发

1、羌塘自然保护区有着极其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独特的荒漠自然景观、原生态的人文景观和多学科的科学研究价值对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保护区距那曲镇580公里,离109国道600公里,从那曲出发,乘车途经班戈进入保护区腹地,全程为砂石路。

2、为了保护这片高原净土和她的生灵,1993年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在西藏境内建立了羌塘自然保护区,并于2000年被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羌塘自然保护区的总面积近30万平方公里,它覆盖了那曲地区西部的尼玛县、双湖特别区和安多县以及阿里地区的日土县、革吉县和改则县等六个县的部分乡、村。

3、我国最大面积的自然保护区是西藏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藏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西藏自治区北部,昆仑山、可可西里山以南,冈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以北,总面积为28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也是世界第二大的保护区(仅次于格陵兰国家公园),相当于3个浙江省。

西藏铀矿地质调查进展和新发现

[摘要]本文总结了西藏地区2005年以来铀矿地质调查的进展和新发现。

1798年,科学家克拉普罗特首次发现了铀元素,开启了原子世界的探索之旅。 1896年,贝克勒尔和居里夫妇揭示了铀的放射性特性,为原子核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铀的丰富储量和开采潜力,推动了科技进步,并在国防和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uranium geology 地质工作者为满足核武器和核电站建设对铀资源的需要,对地壳进行调查研究,寻找和探明具有工业价值的铀资源的学问。铀矿地质工作可划分3个阶段 ,即普查阶段 、详查阶段和勘探阶段。

在中国,这段历史的篇章在抗战烽火中悄然展开。日本低估了中国的铀资源,但新中国成立后,李四光这位地质科学的先驱坚信祖国拥有丰富的潜在矿藏。他果断购置伽玛仪,用科学的触角探寻铀的踪迹。1954年的广西花山区铀矿发现,如同预言般证实了李四光的洞察,铀在国家的国防和经济发展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科研活动是铀矿地质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集中在应用研究,同时也兼顾基础研究。不同阶段的科研任务各有特点,研究方法结合宏观和微观研究,以及多学科、多专业、多领域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