镍冶金渣资源化利用现状分析论文
1、随着我国对有色金属需求量增大,每年有色冶金渣的数量不断增长,这些冶炼弃渣由于未得到合理利用,不仅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同时对环境有着潜在的威胁,从而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因此有色冶金渣的资源化利用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年代引入活度理论,对冶炼反应进行了深入的热力学分析研究;60年代发展了炉渣脱硫的离子理论,提出了高炉渣中计算S2-离子活度系数公式;70年代至80年代在国内首先提出了固体电解质电池定氧技术并应用于测定热力学参数,同时研究了国内复杂矿杂质的热力学行为及去除机理和完善了选择性氧化理论并提出转化温度概念的广泛应用。
3、姚金环在学术研究中涉及了多种领域,其中包括合金分析方法的综述,如与李延伟合作的关于不同含量铟的分析技术探讨,发表在2010年的《冶金分析》上(姚金环, 李延伟, 2010, 30(4): 45-53)。
4、年首钢“利用废石年生产150万立方米建筑用砂石料产业化”项目,2004年北京威克冶金矿山公司“利用废石年生产300万立方米建筑用砂石料产业化”项目,先后投产,运行正常,效益显著,实现了矿山排石场当年无废石堆积治理目标。
5、废电池的回收利用研究 1 废电池再生利用现状 国内使用最多的工业电池为铅蓄电池,铅占蓄电池总成本50%以上,主要采用火法、湿法冶金工艺以及固相电解还原技术。外壳为塑料,可以再生,基本实现无二次污染。
6、尾矿资源化利用有哪些途径尾矿是选矿厂排出的固体废弃物,是闲置的资源,尾矿综合利用不仅有利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减少占用土地,保护环境,也是消除尾矿库安全隐患的治本之策。尾矿综合利用的方法主要是下面四个:尾矿再选,尾矿成分分析,对值得回收的有价成分(金属元素、非金属矿)进行再选,提高资源利用率。
低品位、共伴生矿产、矿山固体废弃物及尾矿综合开发利用的论文
1、同时,在采矿过程中,要加强对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设计,以矿山固体废弃物作为采空区的充填物,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也减少了矿山固体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2、世界各国每年排出的尾矿量约50亿吨,我国矿业固体废渣年排放量达12亿吨以上,累计堆积已达200亿吨,占地5万公顷,而且随着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程度的提高,矿石可采品位的相应降低,尾矿量还会增长。尾矿、废石的大量排放堆积,污染环境、占用土地,每年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00亿元。 尾矿,从表面上看,属于被丢弃的废弃物。
3、西南地区不同类型矿产开发过程中形成的大量尾矿、煤矸石、废石、废土等固体废弃物、矿山废水和废气排放,是造成矿山地质环境污染、矿山地质灾害和矿山资源破坏的主要因素,如能将这些废弃物加以综合利用,变废为宝,是恢复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的重要措施。
4、我国共伴生矿综合回收率在40%以上的矿山企业不足40%,引导和促进矿山企业开展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空间很大。
5、重点加强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稀散元素矿产等共伴生矿产资源开采、选矿过程中的综合开发利用。合理开发利用与铁矿伴生的铌、稀土、钒、钛等资源。 完善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激励引导机制 推动实施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计划,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采矿工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论文
因此中国采矿工程应注重人才培养,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高生产率、高经济效益,将原有体制中存在的弊端作为研究对象,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讨出具有长远发展价值的安全制度,推动采矿工程发展壮大。 2采矿工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分析 1采矿工程中的技术问题 技术水平低下是采矿工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孟宪锐在其学术生涯中发表了多篇具有代表性的论文,涵盖了一系列煤炭开采领域的关键问题。在2000年,他发表了关于难采煤层分类标准与定量化研究的文章,以及关于大雁矿区竭煤层综放开采顶煤厚度的探讨,这两篇文章分别发表在《煤炭学报》和《中国矿业大学学报》上。
探讨安全管理在煤矿采矿工程中的应用效果。 研究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管理与控制策略。 提出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对策。 研究加油站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安全管理论文题目(二) 探讨如何提升安全管理中的安全素质。 研究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实践与应用。
采矿和选矿过程中生成的有毒气体、废水、废石和粉尘等物质以及噪声和振动等因素,对环境、土地、大气和水质等造成危害,一直是人们关心的课题。各国研究环保问题中进一步提出了资源的长期利用问题,特别着眼于废渣、废石、废液的重复使用、破坏后土地复用等。制订强有力的法律,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矿山环境。
在他的学术生涯中,牟宗龙教授现正主持中国矿业大学的青年科技基金和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基金,同时,他独立和合作主持了多项企业研究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以及企业科研合作项目,展现了其在实践中的研究实力。
中国矿业大学的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学校持续的大力支持下,致力于满足国家能源战略需求,为煤炭工业的资源保障和安全开采提供关键技术支撑。近年来,实验室取得了显著的科研成果和项目成就。在过去的五年里,实验室累计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超过1000项,科研经费达到6亿多元。
未来地球资源耗尽,科学家如何做的论文?
1、一方面是资源缺乏,一方面是资源利用率低,使资源短缺形势十分严峻。我国92%以上的一次性能源、80%的工业原料和30%工农业和民用水,均来自矿产资源;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无疑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2、科学家是根据地球上的气候做出的判断,由于人类为了发展不停的消耗地球资源,地球已经变得千疮百孔,所以科学家作出判断,人类文明有可能会在2050年因为全球变暖而遭受严重的威胁,甚至可能全面崩盘。
3、气候学中的“奇谈怪论”。早在20世纪60年代,很多科学家就开始不事声张地研究关于全球变暖的对策。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也就是全球气温开始持续上升的时候,科学界在遏制全球气温变暖的方面,还没有取得什么进展。
4、首先是太阳膨胀,这是因为太阳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太阳内部的燃料耗尽,随后太阳将会演变成为一个红巨星,届时太阳将会迸发出强烈的持续且频繁的太阳风暴,由此而产生的热量将会不断轰击地球,加上太阳不断膨胀,不断靠近地球,越来越高的温度将会使得地球最后被汽化而消失在宇宙之中。
矿产综合利用期刊简介
矿产综合利用期刊,自1980年成立以来,是由中国地质科学院成都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主管主办的一份专业科技期刊。它的创办得到了原国家各科委的批准,旨在为国内矿产综合利用领域的科学技术研究和生产成果提供一个公开发行的平台。
《矿产综合利用》是经原国家各科委批准公开发行,由中国地质科学院成都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主管主办的科技期刊,1980年创办。主要报道国内矿产综合利用的科学技术研究、生产成果。
本刊为矿业综合类双月刊,始创于1981年,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由国土资源部矿产开发司指导,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主办,国家金属矿综合利用工程中心(北京)、国家非金属矿综合利用工程中心、中国选矿科技信息网及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共同协办。
综合所1980年创办的《矿产综合利用》杂志是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矿业科技期刊,填补了我国矿产综合利用学术研究领域的空白。综合所在两个文明建设中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自近三年以来,夏青的学术研究成果丰硕,已成功发表五篇论文,其中三篇被认定为核心期刊。以下是他的部分研究成果概述:第一篇是关于“某含硫砷难处理金矿提金工艺试验研究”,发表在《矿产综合利用》上,探讨了处理这类矿石的有效方法。